了敏朝百多年的倭寇,在如今买活军管理之下,甚么围剿,什么大战未起,竟是就这样和风细雨,不知不觉间消弭于无形,零星海战固然还有,但早已没了从前那沿海百姓惴惴不安,日夜防备骚扰的乱象可言了。

倭寇变成了运输商,载着各地的生意人们去壕镜、鸡笼岛和云县、泉州、榕城贩货,就连武林、姑苏、徐州、丰饶县这样的通衢之地,也比之前要繁华得多了,天候虽然不好,但这两年间,好在还有一件事是好的,那就是红薯、玉米和土豆,在无数田师傅们孜孜不倦的努力之下,总算是在北方流行了开来,一个县里,能有一半的土地种上土豆了。

是因为南洋通商,让通衢之地们都跟着受益吗?是也不是,如今局势的好转,根子还在作物的丰产上,有了亩产千斤的土豆,北方此起彼伏的骚乱,刹那间便仿佛是釜底抽薪般平定了下来,原本的赈灾,和买活军相比,那都被比成了扬汤止沸之举,土豆、红薯——它们带来的丰富仓储,才是北方的曙光所在!

北方安,四境宁,四境宁则商贸兴,如今朝野之间,除了水西土司,奢、安之间的内斗之外,竟呈现出一片祥和、欣欣向荣的景象,就连藩国高丽的日子都比从前好过得多了,这些丰产作物和汉人的进入,固然带来了高丽两道的汉化,但也让先进的耕种技术流入了高丽境内,农作物产量的增加,竟也稳定了他们动荡的政局。

自古以来,朝政动荡,除了当权者倒行逆施之外,最大的根源,其实就是饭不够吃,一旦饭够吃了,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够吃的,朝廷便立刻会形成一派政通人和的中兴之兆来,现在已经有些谄媚之徒在颂扬皇帝的宽忍了,他们认为皇帝在处理买活军问题上所表现出的忍让,正是如今北地局面一片大好的原因。至于说这中兴的背后,有多少买活军的力气,为了维持这番局面,朝廷又要对买活军做怎样的妥协……这些扫兴的问题,又何必谈得太过仔细呢?

还好,买活军这几年内,大概是要转移目标,经略南洋去了——他们倒果然是言出必行,说到做到,说要经略南洋,真就派出船队,并且做出了一番成绩来。如今民间不分南北,都爱听南洋故事,也是因此——重开三宣六慰,扬我华夏国威,这样的故事谁不喜欢呢?而且,精力去了南面,就不会北图,那

章节目录